• Mon-Fri: 9 am-6 pm
  • (02)25683677
  • 北市新生北路二段129-2號7樓

詳細頁

Home > contact

電商與品牌進軍東南亞,英翻泰與中文翻譯差在哪?商業應用全面分析

作者:   加入時間:2025-08-13   點擊次數:0次!

近年來,越來越多台灣與國際品牌鎖定東南亞市場,而泰國憑藉龐大的消費人口與活躍的電商環境,成為首選目標之一,許多企業在產品上架前,必須決定要從英文翻譯成泰文(英翻泰)還是從中文直接翻譯成泰文,這個選擇看似只是語言路徑不同,但對於品牌形象、消費者體驗,甚至銷售轉換率,都可能帶來巨大影響。

首先,從語言基礎來看,英翻泰在專業翻譯資源上相對豐富,泰國市場長期與英語內容接觸,尤其是科技產品、國際品牌與跨境電商,許多既有的專有名詞與市場用語,都是透過英語進入泰文,例如「checkout」在泰文電商介面上幾乎統一翻作「ชำระเงิน」,這種用法在英翻泰時能更快精準抓到對應詞,減少消費者困惑。

13036472_l泰文20250416-20250813.jpg反之,中文直接翻成泰文時,可能遇到一些詞彙缺乏既定市場對應的情況,導致需要額外解釋或選擇較長的描述性翻譯,例如中文的「秒殺價」翻成泰文,若沒有參考英語的 "flash sale",直接翻譯可能變得冗長或不符合當地電商語境,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跨境平台會先將中文翻成英文,再進行英翻泰,以確保用語與當地市場接軌。

然而,英翻泰並不是萬能的捷徑,如果品牌的核心資訊或文案是針對華人市場設計,例如大量使用成語、雙關語、文化符號,透過英語中介翻譯成泰文時,原有的情感與行銷力道很可能流失,例如「爆款」這種中文電商流行詞,如果先翻成英文 "bestseller" 再翻成泰文,雖然準確,但可能失去了原本的衝擊感與網路語氣。

 

在商業應用上,選擇翻譯路徑必須考量三大因素:

1.產品性質:科技、時尚、美妝等不同領域的專業詞彙是否已有成熟的英翻泰對應?

2.市場語境:你的主要受眾習慣接觸的是英語化的泰文用語,還是更貼近本地文化的表達方式?

3.翻譯資源:團隊內是否有同時精通中文與泰文的專業譯者?如果沒有,採用英翻泰再進行文化調整可能更有效率。

 

英翻泰在國際標準化、用語一致性與專業領域翻譯上具有優勢,但若品牌文案深植於華語文化,則需要額外的本地化調整才能真正打動泰國消費者,對企業而言,選擇哪條翻譯路線,不只是語言策略,更是市場定位與品牌形象的延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