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Mon-Fri: 9 am-6 pm
  • (02)25683677
  • 北市新生北路二段129-2號7樓

詳細頁

Home > contact

為什麼你學了泰語,卻翻不出道地的泰文翻譯?

作者:   加入時間:2025-04-22   點擊次數:0次!

學了幾年泰語,單字、文法、句型背得滾瓜爛熟,結果一開始泰文翻譯,客戶卻嫌不道地,感覺像是外國人寫的,明明努力這麼久,為什麼還是翻不出真正地道的泰文?

 

問題出在「學的語言」和「活的語言」差很大,課本裡教的泰語,基本上是標準化、理想型語言,文法完整,詞彙端正,但真正的泰國人說話,充滿簡化、省略,還有一大堆情境用語,翻譯時如果套用課本模式,寫出來的泰文自然就硬梆梆,讀起來像是某種超正式公文,完全沒有日常交流的感覺。

 

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陷阱是「直接對譯」,中譯泰、英譯泰的時候,很多人習慣逐字套進去,覺得這樣最保險,但泰語的表達邏輯跟中文、英文很不一樣,比如中文喜歡堆形容詞,強調層層細節;泰語反而重視情緒氛圍,一句話到位,不囉嗦,硬要把中文那套搬過去,泰國讀者只會覺得奇怪又彆扭。

 

還有文化感知也很關鍵,泰國社會講究禮貌、間接、避免正面衝突,中文翻成泰文時,如果沒掌握這種細膩感,很容易翻出語氣太直接、甚至有點冒犯的句子,比如中文裡的「我不同意」很正常,直接翻成泰文แบบตรงตัว(直接式)卻可能讓對方覺得尷尬不舒服,地道的泰文,可能會轉成更婉轉的說法,比如「我們似乎有不同看法」這種繞一圈的方式。


13787428_l20250312泰文20250422.jpg語境處理,也是讓翻譯看起來自然與否的分水嶺,單字再準確,如果情境氛圍抓錯,讀起來還是會出戲,像是廣告文案、社群貼文,泰國本地會大量用俏皮語氣、emoji、網路流行語,如果翻得太書面,一秒被看穿是外國人操作,親和力直接歸零。

 

最容易踩雷的地方還有固定搭配和慣用句,這類語言習慣,通常只有大量接觸泰國原生文本、跟母語者交流,才能自然內化,單靠課本或APP學來的詞彙,很難摸到那層細緻的運用感覺,就像英文學了十年,還是有人會講出"I very like it"那種一聽就知道不對味的句子,一樣的道理。

 

如果真的想把泰文翻譯做得道地,不是單靠語言知識,而是要深入了解文化脈絡、社會氛圍,甚至熟悉不同領域的行話,看泰劇、滑泰國社群、跟泰國朋友聊天,這些都比死背單字來得更有用。學語言和翻譯語言,本來就是兩件事,會講,不代表會翻;能翻,還得翻得自然好讀,才是真的懂,不怕學慢,就怕一直用錯方法練。